2018-06-17 23:27·叩叩财讯
导读:据叩叩财讯日前独家获悉,按照小米内部与监管层沟通的暂定结果显示,根据其此次CDR与H股IPO发行进度安排,其CDR的发行批文不出意外将在6月22日正式下发,这就意味着在6月19日上会通过发审之后,用将仅仅只用三天便将获得A股市场的最终准入凭证。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当市场还在议论小米CDR从上报材料到发审速度之快时,实际上,其获得最终发行批文的速度也将同样令人惊讶。
据叩叩财讯日前独家获悉,按照小米内部与监管层沟通的暂定结果显示,根据其此次CDR与H股IPO发行进度安排,其CDR的发行批文不出意外将在6月22日正式下发,这就意味着在6月19日上会通过发审之后,用将仅仅只用三天便将获得A股市场的最终准入凭证。
这也将同样刷新A股一般IPO发行的新纪录。
按照IPO有关发行规则,对于IPO发审后何时获得发行批文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即过即发”并无政策障碍,虽然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段时间有长有短。
短者仅为寥寥几日,而长者则可达数年之久。
早在2017年3月,美诺华(603538.SH)、龙蟠科技(603906.SH)的IPO申请便基本下创下“即过即发”的记录,这两家企业于2017年3月6日由主板发审委审核通过,同年3月10日即获得证监会核发的批文,从过审到取得批文,间隔仅4天。
“小米方面已经在为6月23日举行的全球发售股份的新闻发布会做最后的冲刺,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也是为了等待6月22日小米CDR批文的落地。”一位接近于小米的中介机构人士透露,早在6月7日,小米H股IPO申请便已经通过联交所聆讯,按照目前的进度安排,在A股CDR批文落地之后,将在其后一个交易日,既6月25日,于香港和内地同时展开招股程序。小米计划融资100亿美元,其中发行CDR约为50亿美元。
1)局级发审委领衔审核
早在5月末,市场曾有传闻称,小米定于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即A股主板)发行CDR,成为中国首家CDR企业。为了配合CDR的发行进度,小米将上市时间推迟了1~2周,将于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CDR,和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IPO。
随后据媒体引用接近小米IPO项目的知情人士透露称,上述有关 时间点并不确切,表示该时间点来自于监管机构及市场各方预估的数个时间点方案之一,最终方案尚未落定,很大程度上将视CDR政策细化确认的进度而定。
但事实上,按照目前的进度,小米的上市时间表或将比上述预期来得更早。
“早前7月16日及17日两地挂牌的确是小米上市的时间窗口,但那仅仅是两个时间窗口之一,而且是当时较为保守的预估。按照目前的进度,内部都在按另一个时间表的进程推进有关部署。”上述中介机构人士透露,若6月22日CDR批文如期下发,那么小米将在 6 月 25 日至 28 日进行公开招股,并于6月 28 日定价,将在7 月 9 日及 10 日分别在内地及香港上市。
虽然证监会近期一直强调,CDR试点企业审核要严于一般IPO,但小米此次CDR的发审速度却引来外界不少争议。
6月6日晚间,CDR试点细则公布后,小米集团成为首家申请企业,从6月7日证监会接受材料,到6月12日的第一次书面反馈。小米仅用了5天时间便走完了其他普通IPO企业或许需要一年时间才能走完的程序。
据证监会发行部披露了小米公开发行CDR申请的反馈意见。证监会要求小米反馈的问题涉及规范性、信息披露、其他等三个层面,多达84个大问题,200个左右细分问题,远超常规IPO企业的30多个问题。按证监会规定,小米需要在30日内就上述问题逐项落实并提供书面回复。
然而,如此繁复的反馈问题,小米方面却仅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便在6月14日更新了预披露。
由此,证监会处理首单CDR试点申请仅用了一个星期。
6月15日深夜,证监会公告称,发审委将于6月19日审核小米CDR事项。
在小米的CDR申请预披露公开之后,争议声也同样不绝于耳。
“或许我们不能用惯常判断普通IPO企业的眼光去衡量创新型企业的发行标准。”在面对小米那一千多亿的负债和对其生态链的会计处理疑问等问题,北京一位从业近20年的保荐人代表坦言。
一时间,在投行内部,有关小米CDR发行的段子也层出不穷。
或许是为了打消市场顾虑,也或许是履行此前“审核要严于一般IPO”的表态,在6月19日对小米CDR的发审会上,监管层派出了发审委中最权威的阵容。
据证监会有关审核公告显示,6月19日小米CDR发审会发审委由证监会发行部正局级副主任郭旭东领衔挂帅,会同钟建国,蔡琦梁,李东平,陈瑜,周辉和许成宝等其他六位发审委员组成。这几位发审委近期几乎全部都参与了药明康德、宁德时代、富士康、人保集团等独角兽或大型企业IPO的审核。
在投行中,没有听过郭旭东名字的可谓寥寥无几,其现任中国证监会发审委正局级委员、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曾任证监会非公部副巡视员、证监会公众公司部副主任。1998年2月,到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工作,一直从事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制度建设及证券市场有关财务会计问题技术咨询。曾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独立审计准则小组成员。
在2017年10月,证监会正式确定的大发审委63人名单中,郭旭东排名第一。
作为正局级委员,郭旭东的名字也常常出现在重大IPO发审项目的发审委员名单之中,早前被市场视为独角兽IPO先驱试行的工业富联(富士康)(601138.SH)和宁德时代(300750.SZ),其IPO发审皆为郭旭东领衔审核。中信建投、人保集团等近期颇受关注的IPO审核也同样由郭旭东牵头。
而在更早的2009年,在当年知名的立立电子IPO造假案的再审中,郭旭东也对其投出了反对一票。
除了郭旭东外,即将参与小米CDR发审的其他六位发审委员中,还有三位也参加了此前富士康的IPO发审,分别是陈瑜、钟建国、蔡琦梁。
陈瑜,为现任云南证监局稽查处处长。
钟建国,则是现任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级会计师。证券从业经历17年, 1992开始从事审计业务,1999年开始从事证券业务。
而蔡琦梁为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副总监。
其他几位发审委员李东平,周辉和许成宝,也来头不小。
李东平。现任中证金融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曾在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任教,在香港科技大学、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等地从事有关研究工作,后在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工作。近期人保集团IPO审核中,可见其身影。
许成宝。现任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证券从业经历23年,自1993年起即从事证券法律业务,为国内资深证券专业律师,承办了大量企业重组改制和股票发行、上市项目,担任新股首发、上市公司再融资、债券发行和重大资产重组法律服务项目。药明康德(603259.SH)IPO项目则经由其手审核。
周辉,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中心副总监。
2)10亿赌约
随着小米的CDR与H股IPO的临近,围绕在小米上市问题上的悬念都在一一揭晓。尽管此前作为小米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雷军在2014年时还一度坚称小米5年内不上市。
随着小米集团在2018年的上市,其与格力集团董明珠的“五年十亿”赌约的“战局”在此白热化阶段则更添变数。
在2013年度经济人物典礼上,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愿董明珠赔自己1元时,自信满满的董明珠当即回怼:“不可能,要赌不是1亿,我跟你赌10个亿。”、
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双方赌约将在2018年12月12日正式到期。
据小米此次CDR申报稿显示,其2017年营业收入约为1146亿元,同期,格力在2017年的营收为1482亿元,在2013年双方数下赌约之时,2013年格力的营业额是1200.43亿元,小米在仅为316亿元,两者差距颇大。
在2018年5月,董明珠在“格力2018再启航”晚会上,更表示2018年格力电器将冲击营收2000亿元的目标。
而今年一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395.6亿元,小米营业收入则为344.12亿元。
虽然看起来格力电器依然略占上风,但随着小米在2018年7月初完成IPO和CDR的发行,今年下半年有关赌约的局势则或将变得更难以预测。
据披露,小米计划将本次IPO募集的资金,30%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虽然10亿赌约目前结果尚难有定论,但是从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的认可度而言,格力电器则输给了小米。
截止到6月中旬,格力电器的市值为2948亿人民币,而目前小米的整体估值则约在700亿美元左右。
董明珠早前4月中旬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届时会请国家审计署对两家企业进行审计评估。
雷军和小米是否能借助上市之力赢下董明珠和她的格力,这也将成为继小米上市之后,其留给市场最大的悬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