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巨资“输血”房地产 港商富豪携金时科技IPO挑战“敏感点”


原创2018-12-03 10:41·叩叩财讯

导读:房地产市场融资遇冷、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岌岌可危之时,靠“烟标”业务获得稳定收入来源的李氏家族,更在报告期内,从拟IPO企业——金时科技拆借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输送给自己旗下的房地产公司,输送的金额,甚至一度超过了金时科技当年的净利润。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擎@北京

虽然名义上是一家四川企业,但作为“知名”港商家族控股企业,以生产“烟标”为主业的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称“金时科技”)的几位主要高管,在这个周末已经齐聚北京,为其等待多日的IPO发审会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12月4日,既本周二,在证监会召开2018年第181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金时科技将于当天第二家企业上会,接受七位严苛的发审委委员审核。

之所以说其知名,除了其产品多用于“烟民”们熟知的香烟品牌外,更因其实控人家族卷入在2003年曾轰动一时的云南省原副省长李嘉廷受贿一案,金时科技现任实控人李文秀的丈夫李镇桂还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往事如烟。

沉寂几年之后,在云南铩羽的港商李氏家族,2008年又将眼光聚焦在了与云南毗邻而居的四川。

于是,一家主营业务为烟标等包装印刷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在2008年12月在四川成都经济开发去设立,斯时这家名为四川金时薄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便是今天的主角——金时科技的前身。

或是碍于之前犯罪的“前科”,作为一家之主的李镇桂则自始至终未现身在金时科技穿透后的股东名单中,站在这家拟上市企业前台的则是李镇桂的妻子李文秀和他的两个儿子——李海坚与李海峰,当然,还有一些类似于李文秀的弟弟等家族关联人。

据金时科技招股书预披露显示。金时科技法定代表人为李海坚,而李文秀、李海坚和李海峰等母子通过彩时集团、前海彩时合计间接持有公司 92.59%股权,共同拥有金时科技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烟标”并非李氏家族名下唯一的产业,和许多早期发家的港商一样,内地房地产市场也有其觊觎多日的布局。

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融资遇冷、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岌岌可危之时,靠“烟标”业务获得稳定收入来源的李氏家族,更在报告期内,从拟IPO企业金时科技拆借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输送给自己旗下的房地产公司,输送的金额,甚至一度超过了金时科技当年的净利润。

不仅如此,李氏家族还以金时科技子公司作保,为其名下地产业务借款数亿。

1)“输血”房地产

据金时科技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金时科技发生了大量的资金拆出。

三年间,资金拆出的期初金额分别达到了3.238亿、2.841亿和1.37亿,而这些资金拆出主要是流向了一家名为汕头市金时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汕头金时”)的关联企业,其三年间分别对应期初占用余额则达到了3.19亿、2.786亿和1.34亿。

金时科技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相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24亿、2.45亿和1.61亿。

也就是说,在2015年、2016年,金时科技对汕头金时的资金拆借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当年的盈利,即使在即将申报IPO的2017年,其对汕头金时的资金拆借也超过了当年净利润的83%。

实际上,这家名为汕头金时的就是这家知名的港商企业李氏家族的房地产资产持股平台。

据企查查工商资料显示,汕头金时一共持有四家公司的有关股份,分别为成都市郫县众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持有其30%的股份,深圳金实投资有限公司40%的股份,重庆桂金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和湖南金时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而湖南金时投资又持有深圳金实投资另外60%的股份。

深圳金实则是广州金实房地产有限公司的100%控股股东。湖南金时还持有怀化金时物业服务有关公司的100%股权。

广州金实房地产则是李氏家族最主要的房地产资产,工商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13年6月,注册资本6000万,法定代表人为金时科技法定代表人李海坚的弟弟李海峰。

在金时科技的招股书申报告终,对于汕头金时也如此描述道:“2011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家族根据房地产板块发展情况,需以汕头金时为主体,作为房地产板块的持股公司。”

除了向房地产业务直接真金白银地大量“输血”外,其在招股书(申报稿)中也坦承,在报告期内,金时科技子公司、关联方和李镇桂为广州金实房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最高债权额不超过6亿贷款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

“继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收紧后,尤其是在近几年中,证监会对于IPO企业涉‘房’一直都非常敏感。“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中介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监管层非常警惕有关融资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变相流入房地产市场。”

据叩叩财讯获悉,在今年年初一家来自于上海的服务类行业企业,其IPO最终遭否,主要原因便是被监管层认为其IPO后或将有变相转型房地产业务的趋势。

同样在今年上半年,一家高科技企业的IPO申请在发审会前夜被临时取消,称“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据叩叩财讯获悉,主要也是由于该企业一子公司涉“房”,还仅仅是因为该子公司的运营范围中有“房地产”业务资质,而被叫停。

“虽然金时科技涉及的房地产仅是同一实控人旗下的资产,并不是拟上市公司体内,但其在报告期内大量的资金拆借和担保,这无疑是一个让发审委需要审慎以待的敏感点。”上述中介人士表示。

2)业绩已然下滑

虽然金时科技公司成立已经十年,但是其从改制到申报IPO,这一路可谓神速。

在2017年6月才整体改制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在几个月后的2017年底便在证监会官网上披露了其首版IPO招股说明书。

担任其此次券商保荐工作的中信证券,更是在2017年4月,动用旗下PE基金中证投资以2500万元获得金时科技发行前250万股,位列其发行前第六大股东。

之所以金时科技急着上市,或与其盈利能力眼看正在下滑有着直接关系。

据金时科技财务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金时科技的业绩增长不但乏力,而且在2017年还出现了负增长。

2015年-2017年,金时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91亿元、8.14亿元、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8%、17.8%、-33.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4亿元、2.78亿元、1.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7%、5.3%、-34.91%。

可见,金时科技在2017年中,其净利润下滑已经超过30%。

按照此前IPO内部51条发审红线规定,发审会前业绩下滑 最近一期业绩下滑50%以上,构成过会障碍;下滑30%-50%,大概率不过会;下滑不超于30%,需要如实披露原因。

“是否金时科技的业绩会造成对其IPO过会的影响,还要看2018年的预期,目前已经到2018年年底,如果金时科技能证明自己在今年业绩会出现一个大的改观,发审委对于其业绩的要求或有可能放行。”上述中介人士表示。

2017年业绩下滑的同时,也是金时科技产能的下滑。

虽然金时科技在招股书中称:“生产计划需要根据中烟公司下达的订单进行安排,生产模式决定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会保持较高比例。”

但2015年、2016年,产能分别为120万箱、150万箱,利用率还能分别达到82.11%和78.41%,但到了2017年,同样150万箱的产能,利用率却仅有46.11%,2018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也仅有48.53%。

那么这里不仅要问,金时科技此次IPO募投拟建设的包装生产线扩产与技改项目,在已有产能利用率不足50%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

金时科技称此次IPO募投项目达产后,可实现新增中高档烟标产能27万箱,与2017年末公司产能相比增长约18%。

对于2017年业绩和产能利用率的下滑,金时科技在招股书称是受到客户经营策略调整、部分产品中标份额减少等因素的影响。

那么就不得不提,金时科技对于客户的严重依赖了。

由于其以“烟标”为主营,公产品较为单一,严重依赖前五客户也值得关注。

金时科技坦言,主要服务于业内几家重点客户,其客户集中度非常之高,2015年——2017年和2018年1-6月,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则分别达到了97.47%、93.68%、93.96%和92.27%。

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以来,国内各大烟草厂商财股烟标产品主要实行招标制度,各卷烟品牌一般每1-2年安排一次招标。

这也就意味着,金时科技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基本上也是按照招标的频率,基本采用一年一签的方式。

显然,一边是高度集中依赖大客户,另一边却是合同的短期性影响。

如果一旦某一方客户有所调整,那么对其盈利的影响则将是非常直接而且重大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