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目被查违规 华金证券保荐业务叫停三月!上市受阻三年内或无望


原创2022-11-26 00:37·叩叩财讯

导读:在过去几年,华金证券称曾荣获“2018-2019年度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优秀影响力产品奖”、2019年度Wind最佳投行评选:“IPO承销快速进步奖”、2020年度Wind最佳投行评选:“再融资承销快速进步奖”和“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2021中国证券业投资银行君鼎奖”之交易所债券融资团队君鼎奖。但面对今时今日遭到证监会以暂停投行业务为的重罚,作为问题最为严重的“个别券商公司”的典型,上述这些被拿来宣传的奖项是多么的尴尬与讽刺。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纪沐阳@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正在投行圈内焦急等待此前卷入科创板造假上市第一例“紫晶存储欺诈发行案”的有关中介机构惩处何时落地,并预测该涉案券商很大可能将成为今年内继平安证券后第二家被处以暂停保荐业务的机构之时,2022年11月25日,与上述造假案并无瓜葛的另一家券商却突然先其一步被证监会宣布施以重罚,被要求暂停三个月的保荐业务。

众所周知,对于投行而言,被监管层判处暂停相关业务,几乎是目前的监管措施的顶格惩处。类似惩处往往出现在被卷入涉及上市公司重组或IPO欺诈发行等性质恶劣的案件中。

此次,被证监会暂停保荐等业务的券商便是华金证券。

在过去多年中,华金证券在券商业内可谓名不见经传。2022年以来,在广吸纳外部力量加盟并推动内部改革的业务动力之下,华金证券相关业务刚才有所起色,并在2个月前收获了其在注册制下首例成功过会的IPO保荐项目。虽然还未正式获得证监会注册,但这零的突破也足够让华金证券倍感鼓舞。这份喜悦或还未完全消散,上述惩处的到来,一番重大打击在所难免。

对于华金证券即将遭受到上述重大处罚的讯息率先是在2022年11月25日傍晚时分证监会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下称《检查通报》)中透露的。

为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2022年初,证监会组织对8家证券公司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

据证监会有关专项检查情况说明显示,此次针对部门券商公司投行内部的专项检查,主要覆盖了股权、债券、并购重组等投行业务各条线、全流程。

“从检查结果来看,各公司基本建立了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由业务部门、质量控制、内核合规构成的‘三道防线’内控体系有效运作”,证监会在上述《检查通报》中表示。

不过,证监会同时也坦言,在检查也发现部分证券公司存在内控制度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内控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个别证券公司存在内控组织架构不合理、岗位职责利益冲突、投行团队“承包制”管理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而在这次检查中,被证监会视为问题最为严重的“个别券商公司”,便是华金证券。

据叩叩财讯获悉,此次被证监会纳入专项检查的八家券商分别为华金证券、华龙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联储证券、华安证券等,其中除了一家存在轻微问题,被予以监管关注和提示外,其余7家皆被处以行政监管措施。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证监会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和机构、人员“双罚”的原则,同时根据问题的轻重,分类采取措施。

而对违规问题多、情节严重的华金证券,证监会则采取责令改正、暂停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公司立即全面整改,着力加强投行管控。

11月25日晚间,证监会又下发《关于对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业务活动监管措施的决定》,直指华金证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

针对相关违规行为,证监会要求华金证券应严格按照内部问责制度对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并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书面问责报告。同时,华金证券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将被暂停至2023年2月24日。

1)事涉多家保荐项目

在《检查通知》中,证监会并未详细一一列举华金证券的有关具体涉事详情。

据叩叩财讯获悉,对多起投行保荐项目的质控和不尽职问题,是引发华金证券投行相关业务被叫停的关键。

在证监会对华金证券进行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其内控组织架构不健全、对投行项目团队管控不力、合规人员配备不足、未严格落实收入递延支付机制、“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问题,由华金证券担任保荐中介工作的多起投行项目的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但质控和内核却未对于进行充分的关注。

这些被证监会认为存在较大问题的华金证券涉事投行保荐项目,其中有多起项目已经成功通过审核并完成发行,如吉林碳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上海香溢花城长租公寓资产支持计划、锦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等,但也有在闯关创业板时,以主动撤回材料的方式失败的,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江苏中成紧固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成发展”)。

中成发展可谓是注册制下由华金证券负责保荐业务的首例申报创业板IPO项目。

2020年12月初,在华金证券的护航之下,中成发展向深交所递交了其IPO申请并获得受理。

旋即,深交所便对中成发展IPO进行了首轮问询和反馈。

2021年7月,在递交创业板申请7个月后,中成发展突发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终止了其该次上市的推进,而就在此一个月前,中成发展才刚刚回复了来自深交所的第二轮问询。

中成发展在彼时被深交所问询期间,其申报材料的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便被监管层一再提及。

尤其是中成发展的销售收入和供应商等问题,便被深交所指出存在错误。

如在中成发展申报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自 2017 年 5 月开始与河南济源钢铁(集团) 有限公司(下称“济源钢铁”)开展合作,但在中成发展早前挂牌新三板发布的公开挂牌转让书中却显示济源钢铁自 2013 年进入前五大供应商。

对此,华金证券给出的解释则是因为统计人员的入职时间为 2016 年 8 月,对 2016 年之前与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情况不熟悉,于是将 2017 年 5 月统计为与其开展合作时间。

从中成发展信息披露这令人“匪夷所思”的差错,就可对华金证券在保荐中成发展过程中的“随意”与“疏忽”可见一斑。

就华金证券在有关IPO保荐业务中的“内控缺失”的风险,早在2022年9月,其首单在注册制下获得上会机会的保荐项目——波长光电IPO闯关前夕,叩叩财经便在相关报告中指出,华金证券在波长光电IPO审核中,存在向深交所反馈不实数据的嫌疑。

在华金证券和波长光电向深交所回复的首轮问询材料中,为了解惑深交所对其管理费用的疑问,波长光电依然选取了福光股份、福晶股份和宇瞳光学三家企业作为可比同行企业,并称根据各个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详细列出了各家公司的各类人员的平均工资。

福光股份、福晶股份和宇瞳光学三家企业,皆为已上市企业,在其公布的年报中,部分记载了有关业务人员的薪酬。

波长光电提交给深交所的首轮回复材料显示,在各类员工收入最为敏感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中,波长光电称,在过去三年中,即2019年至2021年间,福光股份的研发人员平均工资仅分别为8.16万/年、8.89万/年和8.85万/年。

福光股份为波长光电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研发投入上远远领先于包括波长光电在内的其他企业,在波长光电年研发投入才仅仅1600万元出头的当下,而福光股份最近一年的研发投入便已经高企至1.33亿元。

诚然,与研发龙头福光股份那才8万出头的年薪且在最近一年还下滑的研发人员平均收入相比,波长光电研发人员待遇可谓优厚。

但这份被波长光电称来自于福光股份年报中的“研发人员年薪”数据,却疑似是由波长光电及其保荐机构华金证券“造假”而来。

据叩叩财讯查阅福光股份自2019年至2021年公开披露的年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福光股份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012万/年、9.787万/年和13.5万元/年。

即是福光股份在最近三年中,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的最低数,也远大于波长光电向深交所提供的相关数据的最大值。

叩叩财讯继续查证了福光股份在2019年申报IPO时的有关数据,据斯时福光股份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早在2016年时,当期的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便已经达到了9.81万/年,并未有与波长光电向深交所提供的相关数据重合。

至于波长光电提供的其余两家可比企业是否也存在相似的数据不实等问题,因福晶股份和宇瞳光学的年报中并未详细披露研发人员的平均收入,故无法查证。

“无法理解波长光电IPO缘何会出现这种‘乌龙’,其向监管层提供的可比公司福光股份的相关数据出自何处,也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作为波长光电IPO的保荐方,华金证券的有关工作是不审慎和不负责。”彼时,一位资深投行人士便向叩叩财讯坦言,监管层对拟IPO企业申报的数据真实性和权威度是非常严格的,这关系到监管层对企业基本面的评价和是否符合IPO发行要求的判断,向深交所公然提供不真实的数据,一旦被发觉,先无论是否对IPO项目的最终判断造成实质性偏差,就保荐的审慎态度和内控来说,就显然存在问题。

虽然上述的信披数据的“乌龙”并未对波长光电的IPO进程形成阻碍,波长光电IPO也在2022年9月8日成功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

但至今三个多月过去了,波长光电IPO却迟迟未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以进一步推进IPO。

2)华金证券三年内或难上市

“此次华金证券被暂停保荐等业务三个月,因其投行实力早前不强,项目不多,所以被波及的企业相对较少,但这无疑却是对近年来正积极谋求转型发展的华金证券当头棒喝,尤其是目前华金证券正处于积极推进上市的关键时期,这一处罚的到来,基本上让其在近几年内完成上市的梦想成为了泡影。”在获知华金证券保荐等主要业务遭到重罚后,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讯。

华金证券的名字虽在投行圈内并不为熟知,但其已经成立22年之久了。

公开资料显示,华金证券原为设立于2000年9月11日的上海久联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3月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实施重组并更名为航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3月引进战投并增资扩股,成为珠海华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成员企业。2014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华金证券。

作为一家中小券商,近年来,华金证券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发展之路,自2018年之后,华金证券便开始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外部人才的引入。

据叩叩财经获悉,在近一年多时间中,宏信证券债务融资部总经理王子龙已入职华金证券,任总经理助理兼债券融资部总经理;五矿证券互联网金融部贾枫入职华金证券任互联网金融部副总,负责客群发展和客户运营;腾安基金的董事长刘明军加入华金证券来接替原总裁助理、零售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夏刚,再加上之前世纪证券负责投行业务副总裁陈晴入职华金证券任联席副总裁,各核心位置人员已经到齐。

2021年12月28日,华金证券董事会更是通过新的总裁任命,国海证券原副总裁燕文波出任华金证券总裁。

燕文波出生于1974年,从事证券工作已有23年,曾在君安证券、民生证券、联合证券等多家券商担任高管。

在加入华金证券之前,燕文波任在国海证券任职长达十年,作为国海证券的副总裁,其主抓的便是投行业务。燕文波在国海证券任职期间,曾在团队管理模式、金融科技、风险内控等多个方面对国海证券投行部进行改革。

随着外部力量的加持和内生改革的推进,在一篇发布于某知名证券媒体上的名为《新锐”与“特色”并行,华金证券投行发展新形势》(下称“《华金新形势》”)的宣传文章中称“2022年上半年,在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疫情挑战下,华金证券投行攻坚克难,交出了良好的成绩单”,股权承销金额排名行业39名;债券承销金额总排名行业32名。具体品种上,企业ABS承销金额排名上升至第15名,公司债承销金额排名上升至第24名。

上述文章还称,近年来,华金投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荣获“2018-2019年度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优秀影响力产品奖”、2019年度Wind最佳投行评选:“IPO承销快速进步奖”、2020年度Wind最佳投行评选:“再融资承销快速进步奖”和“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2021中国证券业投资银行君鼎奖”之交易所债券融资团队君鼎奖。

诚然,面对今时今日遭到证监会以暂停投行业务为的重罚,作为问题最为严重的“个别券商公司”的典型,上述这些被拿来宣传的奖项是多么的尴尬与讽刺。

“华金投行内部深化落实‘投资+投行’战略,探索多元联动服务模式,全面覆盖IPO、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兼并重组、新三板、科创板、财务顾问等业务类型”,在《华金新形势》中称,华金投行从零起步,目前股债承销排名已达行业中上水平。

有意思的是,在如今被证监会指出涉“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质控和内核却未对于进行充分的关注”的问题项目——吉林碳谷,还曾被华金证券当成在“全面注册制、北交所开市利好IPO业务,华金证券积极把握机遇努力实现IPO突破”的正面宣传典型案例。

“华金证券目前的投行团队的中坚力量几乎都是近几年中从别的券商挖角而来重新组建的。”一位接近于华金证券的内部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目前华金证券登录在册的保荐代表人大概约有20余名,其中10几名有成功保荐项目经历的较资深的人员都是在2018年后才加盟其中的,其余大多数都是在近两年中才刚刚获得保荐资格的新人。

华金证券的投行IPO保荐业务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难有斩获。

实际上,早在2020年前后,注册制刚刚在A股开始实施之时,华金证券便已经摩拳擦掌,试图通过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完成弯道超车。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20年6月,由华金证券担任保荐人的两单科创板拟IPO项目便获得了上交所受理。同年12月,华金证券又向深交所递交了由其担任保荐人的首单创业板上市项目。

但天不遂人愿的是,上述三单由华金证券担任保荐人试水注册制的IPO项目,最终皆未能抗得住交易所前期的问询,在尚未获得上会的机会之前,便主动撤回申请终止了其资本之路。

目前,由华金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IPO在审项目仅有两单。

除了在2022年9月8日已经过会但一直迟迟未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的长波光电外,还有一例便是在2022年9月2日正式递交创业板IPO申请的网进科技,目前深交所才刚刚对其发出第一轮问询审核。

华金证券即日起被暂停保荐业务,上述两家企业的IPO进程显然会或多或少遭遇到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则或许恰恰是华金证券自身的上市推进。

早在2020年初,华金证券便正式启动其自身IPO上市的工作部署,同年3月20日,中信证券作为华金证券IPO的辅导机构正式向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提交了辅导备案申请。

2021年3月,中信证券发布了《关于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在该报告中,中信证券称“辅导期内,中信证券辅导小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勤勉尽责地履行辅导义务,积极推进完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督促辅导对象学习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称下一步将“结合公司前期整改情况进一步细化具体要求,持续督促公司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提高内控水平,保证辅导效果”。

从证监会专项检查的结果来看,纵然经历了中信证券已长达两天有余的辅导和整改,华金证券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依然问题严重。

“遭到证监会处罚暂停相关业务三个月,这一处罚应已经属于情节严重的行政处罚的范畴。”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拟上市不是不得存在“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情形,按照这一规定,华金证券要想在2026年之前完成IPO上市,都几乎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此外,在此次因专项检查问题严重,华金证券遭到暂停保荐等业务三个月处罚的早前十余天,华金证券时任总经理、分管投行业务高管、内核负责人、质控负责人等多位高管便已经被分别监管层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或责令整改的措施。

2022年11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对赵丽峰、胡旭、贾广华、徐双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通报了华金证券在投行内控、廉洁从业方面的问题,并称“赵丽峰作为时任总经理、胡旭作为时任分管投行业务高管、贾广华作为时任内核负责人、徐双作为时任质控部门负责人,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对以上责任人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

目前,赵丽峰等几人已经从华金证券的官网高管名单中消失,仅胡旭依然担任华金证券副总裁,在华金证券五位副总裁中,排名第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