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浦乐IPO陷大客户流失隐患!国泰君安旧将潜伏,广工博导身家破亿


原创2022-10-28 03:43·叩叩财讯

导读:若多浦乐此次IPO一旦成功挂牌,一场对潜伏于其中的原始股东而言堪称饕餮盛宴的资本造富大餐便将端上桌面由其共享。除了多浦乐的实际控制人兼大股东蔡庆生外,一家名为厦门融昱佳弘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投资机构及其关联企业将成为此次多浦乐资本化的最大赢家。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雷 都@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在拟IPO队伍中的候场等待,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多浦乐”)终于迎来了闯关创业板上市的关键一役。

2022年10月28日,深交所创业板2022年第75次上市委会议即将如期拉开帷幕,三家申请创业板IPO上市的企业将获得走上这场上市委会议接受审议的机会,多浦乐便是其中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8年的多浦乐专业从事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作为一家工业无损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案的专业提供商,其产品主要包括工业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超声换能器、定制化检测分析软件及其他检测配套零部件等。

此次IPO,多浦乐则计划通过发行不超过1550万股以募集4.89亿资金投向“无损检测智能化生产基地”和“总部大楼及研发中心建设”两大项目。

纵然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多浦乐的营收和利润规模与同期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相比不仅并不出众,反而较为靠后。无论是其在此次IPO报告初期时2019年那尚不过亿的营收和2021年中仅5000余万的扣非净利润,与即将同日上会受审的另外两家扣非净利润动辄破亿的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相比,多浦乐都显得黯然失色。

不过,高毛利率则是多浦乐此次冲关IPO的杀手锏,近三年来皆高企在70%以上的毛利率,让多浦乐即便在经营规模并不占优势的前提下,依然能向创业板吹响冲锋的号角。

或是因为营收规模偏小,在此次多浦乐IPO的前期交易所问询中,有关其成长性、行业与市场容量,成为了监管层反复诘问的焦点。

工业领域主流的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为超声检测、射线检验、 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等。多浦乐的无损检测则主要是超声检测,即是利用超声波穿透物体去探测内部缺陷和结构。

资料显示,目前专门从事超声无损检测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相对较少。

目前,A股所涉无损检测业务的仅有超声电子一家为上市公司,但超声电子以印制板、液晶显示器等业务为主,根据其定期报告,其 2020 超声无损检测业务收入为 6413.85 万元,仅占其收入的比重为 1.24%。

这也就意味着, 多浦乐如果此次IPO成功挂牌,那么其将成为A股第一家以无损检测为主业的上市企业。

不过,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市场,无损检测行业皆由奥林巴斯、美国贝克休斯、英国声纳、美国捷特、法国 M2M等几家国外巨头企业把持。

虽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相关技术研发的稀缺标的,但十余年的发展也并未给多浦乐带来太大的市场空间和份额。

据多浦乐预测,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28 亿元,剔除出口收入,国内销售收入为 0.99 亿元,鉴于国内尚无超声无损检测领域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官方统计数据,则仅能大致估算出多浦乐在我国超声检测市场的占有率仅为 3.07%。

“多浦乐的技术研发和国产替代的前景上,应是满足创业板的‘三创四新’定位的,其营收规模虽然不大,但胜在持续增长,且以毛利率为主要标志的盈利能力较强,这些都是其闯关IPO上市的加分项,但多浦乐在客户的稳定性还是存有风险隐患。”来自华南一家知名券商从业十余年的资深保荐人代表告诉叩叩财经。

的确,多浦乐目前的客户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采购量达到百万等级的,对多浦乐而言便已算是大客户。在2021年之前,多浦乐未有一家采购量超过千万的客户,而在2018年以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销售额超过500万的客户也仅不超过3家,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则仅有一家销售额超过500万的客户。

就是这样一家曾多年来对多浦乐采购额皆超500万,多次登上其第一大客户宝座的,对其营收贡献举足轻重的重要大客户,如今却正面临流失的风险。

1)合作十年的“第一大客户”流失隐患

“与公司仍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存在异常情况。”这是深交所在反馈意见函中质疑其对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都铁安”)销售出现大幅下滑异常时,多浦乐坚称二者依然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回应。

成都铁安曾可谓是多浦乐成立十余年来最为坚固的“盟友”,也为多浦乐如今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2021年前的几年时间里,那个给予多浦乐超500万订单的大客户便主要是成都铁安及其关联公司。

据多浦乐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2018年至2020年,成都铁安一直皆是其最为重要的大客户。

这三年间,除了2018年成都铁安以400.74万的采购额名列第二大客户之位外,2019年和2021年分别以779.55万和890.29万的采购额稳居多浦乐的第一大客户。

从400万出头到近900万的采购规模,眼看成都铁安与多浦乐的合作的确有愈加稳固的趋势。

但时间进入2021年之后,种种数据显示,这种被多浦乐在向监管层回复中依然坚称的“稳定合作关系” 和“不存异常”的结论更像是在“自欺欺人”。

2021年,如果按照之前几年的趋势继续延展,成都铁安对多浦乐采购破千万似乎已在眼前之时,二者之间的“合作”急转直下——成都铁安大幅降低了其对多浦乐延续多年的采购,其也从多浦乐的前五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多浦乐的第五大股东为宁波恒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其对多浦乐当期的采购额为110.21万。

这也意味着并未上榜2021年1-6月多浦乐前五大股东名单的成都铁安,在2021年时间依然过半之时,其对多浦乐的营收贡献或已不及百万。

此时,多浦乐解释称,成都铁安在2021 年 1-6 月向公司采购额为 99.43 万元,仍为其第六大客户。

但时间到了2021年底,成都铁安对多浦乐的采购却并未如多浦乐在回复监管层问询时所称的“稳定”,多浦乐也并未等来成都铁安在2021年下半年对其的采购爆发。

在2021年多浦乐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成都铁安的名字始终未有出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305.91万的采购额成为了多浦乐2021年前五大客户中的最后一名。

多浦乐最终并未公开成都铁安在2021年中对其营收贡献的具体数据,但肯定低于305.91万的数字,与2020年那高达890余万的采购额相比,成都铁安对多浦乐的采购额消减了近7成。

对于昔日最重要的大客户——成都铁安这断崖式的采购消减所愈发明朗的客户流失风险,多浦乐依然以一句“是根据自身具体生产经营情况向公司的采购变化所致”而轻描淡写地带过。

2022年业已过半,成都铁安对多浦乐的采购情况依然未出现转机。在2022年上半年多浦乐的前五大股东名单中,成都铁安的名字依旧难寻。一家名为苏州纵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纵安”)成为了当期新上榜的第五大股东。

苏州纵安对多浦乐当期的采购额为186万,而这是一家由多浦乐前员工控股的企业。

不管多浦乐承认不承认,2021年以来的销售数据都在反映着一个事实——成都铁安及其关联公司与多浦乐多年的“稳固”合作或正面临着迅速瓦解的局面。

正如上述所言,成都铁安曾与多浦乐合作近十年,多年来,成都铁安对多浦乐而言可谓举足轻重。

公开信息显示,成都铁安,成立于2013年,其产品以铁路安全检测为主导,其客户主要为轨道交通领域的各地铁局,其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王黎。

虽然成都铁安成立于2013年,但早在2012年,多浦乐便开始与受王黎控制的成都铁安关联企业开始合作,也正是有此渊源,成都铁安甫一成立,便与多浦乐开启了“稳固”多年的合作之路。

也正是二者间多年的合作关系,多浦乐为了留住这个老客户,也可谓煞费苦心给予了成都铁安大幅优惠政策——其对成都铁安的产品销售毛利率大大低于公司同类产品。

据多浦乐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间,其对成都铁安及关联企业的销售产品主要为工业探头,在这三年一期的时间里,公司工业探头的均价分别为311.58元/个、291.61元/个、285.10元/个和377.43元/个,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52.7%、52.88%、55.95%和54.12%。但其销售给成都铁安的工业探头均价则分别为184.58元/个、189.10元/个、188.73元/个和207.14元/个,对应的毛利率仅为31.15%、40.37%、47.09%和24.15%。

就与成都铁安价格的差异,多浦乐解释称是因为成都铁安“其采购量大,且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斜探头、双晶直探头等为主,公司对其的产品整体定价水平相对较低”和其采购的“工业探头不含外壳,从而生产成本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对其的销售价格”。

“不含外壳,生产成本较低,故而售价低,这是可以理解,但毛利率却同样更低,这显然就是为了留住大客户而采取的低价让利的策略。”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

即便如此,多浦乐还是未能留住成都铁安的“心”。

“大客户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拟IPO企业能否符合上市要求来说还是较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对于多浦乐来说,对其进行稳定采购且额度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本就稀缺,成都铁安的流失风险,是值得重视的关注。”上述保荐代表人补充道。

2)国泰君安前高管潜伏 ,广工博导身家破亿!

除了“稀有”的大客户流失风险外,多浦乐此次IPO还存诸多瑕疵,如在报告期内存在的财务内控不规范行为等。

财务内控规范与否,是监管层在对拟IPO企业进行是否符合上市标准的研判时尤为审慎的关注之点。

在过去多起监管层对拟IPO企业进行的“现场督查”发现的问题和诸多企业最终上市失败的“前车之鉴”中,企业财务内控的不规范占比颇重。

如在2022年8月24日以撤回申请的方式宣布其第三次IPO闯关失败的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叩叩财讯获悉,其之所以IPO屡战屡败,主因便是与其财务内控不规范且难给出合理解释有关。

据叩叩财经获悉,多浦乐的财务内控在此次IPO报告期内的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为实控人及关联方代垫费用以及资金拆借等问题。

2018 年至 2020 年,多浦乐实际控制人蔡庆生通过私人的银行账户为公司垫付员工薪酬及费用金额分别为 232.29 万元、182.76 万元和 206.40 万元。

上述由实控人相关垫付费用的情况直到 2021 年才全面停止。

此外,2019 年 4 月,多浦乐原控股子公司北京瑞泉向第三方盘锦弘亨燃料有限公司拆出资金 400 万元,并约定年利息为 4.5%,由此造成了资金的违规拆借风险。

不过该笔资金也已经在2020年7月悉数带利收回。

“这些财务内控不规范的瑕疵,关键是看是否已经完成了有效的整改,并获得监管层的认可,如果已经得到了规范,应不会对多浦乐此次IPO的推进造成障碍。”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认为,总体来看,多浦乐IPO无论从行业的“稀缺性”和业绩的持续性上看,其通过即将到来的上市委审核的可能性颇大。

若多浦乐此次IPO一旦成功挂牌,一场对潜伏于其中的原始股东而言堪称饕餮盛宴的资本造富大餐便将端上桌面由其共享。

除了多浦乐的实际控制人兼大股东蔡庆生外,一家名为厦门融昱佳弘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厦门融昱”)的投资机构及其关联企业将成为此次多浦乐资本化的最大赢家。

在多浦乐最新的持股名单中,厦门融昱以直接持有其 600.7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2.95%,位列多浦乐第二大股东之位。

此外,与厦门融昱同属一控制体系下的苏州融昱瑞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苏州州融昱”)还持有多浦乐186.75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02%。

厦门融昱与苏州融昱是多浦乐在2017年和2018年时首批引入的外部投资者。

厦门融昱与苏州融昱显然是颇有来头的。

工商信息显示,厦门融昱与苏州融昱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皆为深圳融昱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深圳融昱”)。

对深圳融昱进行股权穿透后,其背后真正的实控人则是自然人黄煜,其持有深圳融昱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昱控股”)72.5%的股份,深圳融昱则是融昱控股全资子公司。

黄煜并非投行圈内寂寂无名之辈。

2020年,上市8年后的博雅生物与华润医药的一场收购战,让博雅生物斯时的控股股东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名声大噪,也让这场资本大戏的幕后操盘人——黄煜一战成名。

据接近于黄煜的知情人士透露,黄煜出身于券商,其曾历任君安证券北京总部副总经理,国泰君安北京知春路营业部总经理,国泰君安大企业战略合作部总经理。

从券商离开后,黄煜曾一度出任深圳高特佳总裁,并在此期间主导了高特佳对博雅生物的收购并成功将其运作上市,完成了当年备受外界惊叹的“1亿变60亿”的投资回报。

从深圳高特佳离职后,黄煜便组建了自己的私募公司——融昱控股。

2018年前后,黄煜缘何能动用旗下两支私募平台——厦门融昱、苏州融昱同时潜伏押宝多浦乐,此举其能否再现当年博雅生物的投资神话呢?

据叩叩财经获悉,黄煜与此次担任多浦乐IPO的保荐方关系匪浅。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为多浦乐IPO担任保荐券商的为长城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高俊和白毅敏。黄煜虽出身于国泰君安,但其与高俊与白毅敏二人可谓颇为熟识。

2012年协助黄煜一手将博雅生物送上市的保荐代表人之一便是当年就职于华泰证券如今任职长城证券的白毅敏,当年高俊也为博雅生物IPO项目组的成员之一。

2018年,博亚生物再融资,担任其保荐代表人的也正是高俊和白毅敏。

在此番或将到来的多浦乐上市造富盛宴中,还有一位获益匪浅的人士是不得不提的。

作为目前持有424.6万股多浦乐原始股,位列第四大股东之位的自然人纪轩荣,其除了是多浦乐创始人之一兼曾经的核心技术人员之外,其目前的身份更是一位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出生于1980年的纪轩荣,2003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1月作为创始人之一出资29万元与蔡庆生等人设立了多浦乐,随后,纪轩荣便一直在多浦乐担任总工程师,在此期间,纪轩荣分别在2010年和2015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7年6月,纪轩荣正式从多浦乐离职,并在此后转身成为了广东工业大学一名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2018年1月,纪轩荣又与多浦乐签订协议以兼职的身份出任其技术顾问。

当年20余万的创业投入,随着如今多浦乐IPO的推进,其所持股份的市值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不出意外,多浦乐顺利上市的话,纪轩荣便将成为下一位身家过亿的大学教授。

以多浦乐此次欲发行不超过1550万股募集4.89亿的融资计划粗略计算,其此次IPO的发行价则将在31.5元/股左右。那么持有多浦乐424.6万的纪轩荣,其持股的账面市值将超过1.3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