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证监稽查第一案:公司、中介、发审窝案式造假震惊办案人员


导读:虽然常年工作在办案一线的证监会稽查人员对许多企业造假案已经司空见惯,但在金亚科技的查处过程中,却依然深感震惊。随着深入检查的开展,发现这是一起涉及到公司、关联方、中介机构乃至监管层发审委内部委员的典型性“窝式”造假案。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覃寒池@北京

2019年1月11日,在当日下午证监会例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2018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

在过去的2018年中,“严监管、重稽查”,赫然成为证监系统的关键词,数起涉及虚假陈述、欺诈发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的资本案件的查处,也正在让国内资本市场正本清源,回归“三公”本质。

在当日证监会公布的20起典型违法案件中,排名第一的案件,便是在2018年上半年曾轰动一时的金亚科技欺诈发行一案,这可谓是2018年证监稽查系统第一大案。

“2018年资本市场的稽查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典型性案例,也侦办了一些此前未有先例的案件。”1月11日,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在这些典型案件中,曾有几例是被监管层高层亲自批示,作为重点稽查和向市场警示宣传的案例。

这几起被监管层内部重点批示的案件中,据叩叩财讯获悉,除了被视为2018年证监稽查第一大案的金亚科技欺诈发行案之外,还包括所谓的“华北第一操盘手”李卫卫的股价操纵案(详见叩叩财讯此前独家报道:《一场“股鬼”引发的资本雪崩:独家起底“华北第一操盘手”李卫卫》)等。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还有一起同样在2018年查处的,也被高层重点批示的案件,因多方原因,最终选择了低调处理,在2019年1月11日公布的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该案件也未见踪影,据叩叩财讯获悉,这桩被低调处理的案件,是资本市场的一起重大无先例案件,涉及到目前国内某知名的金融“系”财团。当然,这桩案件,并非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等时机成熟,叩叩财讯将为读者独家奉上有关这起重大无先例案件的详细内幕。

我们今天要详解的案例,便是这一起号称2018年证监稽查第一大案的金亚科技欺诈发行案。

2019年在1月11日,证监会发布的有关典型案件介绍中,对金亚科技的相关案件如此写道:“本案系一起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件。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和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骗取首次公开发行(IPO)核准。上市后,金亚科技虚增2014年利润约8049万元,虚增银行存款约2.18亿元,虚列预付工程款约3.1亿元。”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2019年1月11日还表示,证监会专门与公安机关进行了会商,决定将金亚科技及相关人员涉嫌欺诈发行等犯罪问题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金亚科技欺诈发行被移交公安机关的背后,其造假程度可谓触目惊心。”日前,一位曾接近金亚科技稽查过程的有关人士向叩叩财讯表示,虽然常年工作在办案一线的证监会稽查人员对许多企业造假案已经司空见惯,但在金亚科技的查处过程中,却依然深感震惊,随着深入检查的开展,发现这是一起涉及到公司、关联方、中介机构乃至监管层发审委内部委员的典型性“窝式”造假案。

1)办案过程曾阻力重重

“假的,假的,什么都是假的。”上述接近该案稽查过程的有关人士回忆道,金亚科技的造假可谓“集造假之大成”。

金亚科技案的案发,最早源于四川证监局在2017年初发现了金亚科技银行存款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并将这个线索进行了上报,进而发现其2014年存在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因常年造假,一旦缺口被打开,一系列关联问题便被曝光于天下。

顺藤摸瓜,在追查金亚科技信披违规的疑点和证据的同时,调查人员又发现了其上市时存在的欺诈发行问题。

证监会稽查最终调查发现,为了达到发行上市条件,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合同、虚构回款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骗取了IPO核准。

经查证其2008年、2009年1月至6月虚增利润金额分别达到3736万元、2287万元,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5%、109%,涉嫌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

“金亚科技为了造假上市,可谓是穷尽各种手段。一些账目完全是‘无中生有’。”上述接近该案稽查过程的有关人士表示,“从客户到合同、发货单、发票,再到银行回款进账单、审计回函、银行和客户的公章,都是假的。”

据叩叩财讯获悉,金亚科技IPO造假一案,案件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金亚科技实控人周旭辉动用了身边可以动用的各种关系,从亲属到公司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造假中来。

在全部凭证进行造假的情况下,其伪造行为往往有时候的确难以被发现,如果整个交易全部都是假的,而且甚至有“演员”扮演相应的身份,核实难度可想而知。

在造假的同时,金亚科技更通过多种方式夸大业务规模。

“公司还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夸大业务规模。”上述有关人士指出,“对方客户是一家集团公司,下面有很多子分公司,金亚科技与其本来是一笔整体业务,但公司将其分拆为若干笔业务,对应到对方各个子分公司,然后在每个子分公司中虚增一部分收入,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此外,据叩叩财讯了解,金亚科技还曾通过分期收款等“金融手段”来虚增收入。如先跟某客户签订一个没有金额的框架协议,然后伪造一个补充协议,确认一个比较大的销售额,并改变销售方式为分期收款方式,期末再伪造已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假象,提前确认收入。

在金亚科技财务造假的过程中,除了周旭辉动用的各种关联关系之外,亦有一些真实客户亦对金亚科技的造假进行配合,其目的也是想以此来获得增值税抵扣上的好处。

作为金亚科技IPO时的中介机构,包括其的保荐机构联合证券、审计机构广东大华德律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天银律师事务所,也都在其IPO过程中,涉嫌出具含有虚假内容的证明文件,对其造假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亲身参与其中。

周旭辉之所以能够动用诸多力量进行“合作造假”,其原因或在于对对方心理的分析。

“公司老板不但是一个造假高手,同样也是心理分析高手,这些人参与造假,其实是围绕着一个‘利’字”, 上述有关人士坦言,“家庭成员帮着造假,周旭辉可以给他们股份;对高管可以支付高工资和股权激励,中介机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获得不菲的中介费用,而金亚科技作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当时为这个项目提供服务也能赚取市场影响力。”

不过,另一位接近证监稽查系统人士透露,在证监会查办该案的过程中,也曾经面临种种阻力。

“这种阻力,有来自该案件自身的核查难度,有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也有监管层内部的多方博弈。”上述接近证监稽查系统人士透露。

在2009年于创业板上市的金亚科技,是创业板首批28家IPO的企业之一,被市场戏称为创业板“28星宿”。这28家首批挂牌创业板的企业,曾是监管层从当年申报的数百家企业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企业最大的共同点,便是基本面优质,财务数据和行业规模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目的就是为创业板后来的挂牌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

在侦办金亚科技案件的过程中,曾传闻称有来自于四川省有关部门的高层向证监会方面沟通,希望能够对金亚科技网开一面。

“周旭辉早前曾的确向身边人透露称,已经请动了高层人士与证监会沟通,称已经达成协议,在不退市的前提下,承担责任。”一位曾与周旭辉有过数次合作的中介机构人士表示。

2)与乐视网IPO同批发审委

金亚科技欺诈发行一案中,除了企业、关联方与中介机构涉嫌“集体”造假外,参与其IPO发审的部分发审委员也同样难脱协助造假的嫌疑。

据公开资料显示,金亚科技IPO申请于2009年第14次创业板发审会议上过会。

斯时,担任其发审委工作的分别为王越豪、付彦、孙小波、朱增进、张云龙、李文祥、谢忠平和陈志民等7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7位发审委员,除了陈志民外,另外6为发审委还参与了乐视网IPO的审核。

有关乐视网IPO的造假风波在此前也一度在资本市场闹得沸沸扬扬。

日前,据叩叩财讯目前也获悉,作为创业板知名的“烂兄烂弟”,乐视网虽还未如金亚科技般被监管层就有关IPO等问题进行立案调查,但其内部已经做好了在2018年年报披露后启动退市程序的最坏打算。

在这几名参与金亚科技发审的委员中,目前已经至少有两名在2017年中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分别是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谢忠平,北京天圆会计师事务所副总经理孙小波。

据悉,上述被调查的几位发审委委员,近期已移交给贵州地方检察院。

有消息称,在上述发审委员被调查过程中,也坦承了涉及有关金亚科技IPO造假一事,证监会也就此掌握了更多的欺诈发行证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