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被查背后:“安邦”资产处理引历史遗留追溯


原创2019-06-18 13:53·叩叩财讯

导读:“在成都银行圈内早在端午节前就已经有傅作勇被查的传闻。”6月17日晚间,一位接近于傅作勇,并在成都银行圈内深耕二十余年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称,“有消息称,其是在成都农商行此前相关股权转让过程中,有国有意向接盘方对其资产进行尽调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被牵扯出来的。”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纪沐阳@北京

编辑:翟 睿 @北京

作为安邦金融帝国曾经最大的一块并表资产,成都农商行在安邦集团陨落之后,其相关资产的处置原本就备受关注。

尤其是在2018年中,这家总资产超过7000亿的农商行一度正式挂牌转让控股权,但却在2019年1月23日,这宗一度被传重归国有的股权转让计划被蹊跷临时叫停之后,成都农商行的命运更迭更是牵动人心。

五个月后,成都农商行相关资产的处置依然如谜题待解,市场却等来了另一个为之震惊的消息。

6月17日,据四川省纪委监委消息,成都农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傅作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现年62岁的傅作勇于2016年便退居二线卸任成都农商行党委书记一职,2017年1月正式退休。

“在成都银行圈内早在端午节前就已经有傅作勇被查的传闻。”6月17日晚间,一位接近于傅作勇、并在成都银行圈内深耕二十余年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称,“有消息称,其是在成都农商行此前相关股权转让过程中,有国有意向接盘方对其资产进行尽调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被牵扯出来的。”

实际上,在成都金融圈中,对于傅作勇此时的被查也并不意外。

“近十年来,有关对傅作勇的各种举报络绎不绝,尤其是在2002年前后,成都市检查机关、人民银行等机构还曾不同程度地对傅作勇等人进行过调查,其中涉及到多起骗贷案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也没有下文。”一位曾在成都农商行任职的高层管理人士表示,当年成都农商行还叫成都市农村信用社(下称“成都农信社”),时任成都农信社理事长、党委书记的傅作勇就曾一度被圈内人士认为“凶多吉少”,但最终却奇迹般地躲过一劫,并还顺利坐上了更名后成都农商行董事长的宝座。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十几年后,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

1)曾暗助银行资金违规入市

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那桩发生在2004年的闽发证券资产掏空案,但在当年却引发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场地震,也正是因为此案的爆发,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福建省首家券商,最终走进了托管经营券商的序列。

2004年6月中旬,闽发证券幕后实际控制人吴永红在深圳被捕,就在此前两个月,闽发证券法定代表人张晓伟就已经被深圳警方拘捕,与之相关联的,是闽发证券20亿资金不翼而飞。

其实在这件事的背后,多年来,还一直隐藏着时任成都农信社党委书记傅作勇的身影。

当年,在闽发证券资产掏空案发后,在闽发证券手里,还有来自于成都农信社1亿违约未过户的国债资金。

2003年5月13日,虽然早前已经有过违约的先例,但成都市农信社主任朱映阶还是继续与闽发证券法定代表人张晓伟又再一次签订了1.5亿国债购买协议。合同约定:如未在同年5月22日前将1.5亿元2002年记账式第15期国债过户到成都市农信社账户上,闽发证券从2003年5月23日起按日万分之一点六五付罚息(年利息5.94%)。

2003年5月19日,成都市农信社把1.5亿资金划到闽发证券成都代表处账上。

但此笔资金到闽发证券成都代表处账上后,便由ST东源(现已改名为:金科股份)董事长陈凯使用此笔资金进入了股市,操作的股票是ST东源。

其后,2003年6月5日闽发证券仅过户了5000万的2002年记账式国债第15期到成都市农村信用联社账户外,余下1亿元闽发证券却一直未履约。

在当时证券公司融资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闽发证券此举则是变相以5.94%的低息融到一亿元资金,并被直接进入股市进行内幕交易。

其后据成都农信社内部知情人士反映,此桩交易中,无论是成都市农信社资金部主任朱映阶还是工作人员,自始至终都未见过闽发证券法定代表人张晓伟,闽发证券方面均由成都代表处总经理与傅作勇接触,就连张晓伟在合同上的签字都是陈凯用特快专递办理的。

傅作勇、陈凯、张晓伟三人悄然形成一个侵占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闭环。

其实闽发证券一案早已经不是傅作勇首次违规放贷,暗助银行资金流入股市。

2000年12月12日,成都农信社下属单位成都营门口信用社与四川泰港集团签订发放贷款2000万元合同;仅仅10天之后的2002年12月22日,成都农信社下属另一家城郊联社营业部再与四川泰港集团签订发放贷款2000万元合同。

泰港集团是一家四川当地私营企业,它的贷款担保方为上市公司长江包装(现如今更名为:浪莎股份),此时,泰港持有长江包装25%的关联企业,同一时间,泰港集团也正欲借壳重组长江包装上市。

实际上,在贷款发放之后,其中1000万元于2000年12月26日便被转入了联合证券西一环路营业部泰港集团的股金账户,亦被用于内幕交易长江包装。

“这两笔贷款都是做的事后审批,也就是说款项都已经先发放了,事后才提交信审会讨论补充有关签字文件的。”多年后,上述曾任职成都农商行的管理人士回忆道,其中还有一个插曲,由于手续不全、问题重重,这两笔贷款首次提交内部讨论时,遭到了包括成都农信社一位副主任在内的有关信审会成员的反对,要求完善手续后,再对这笔贷款予以讨论。但木已成舟,2001年1月18日,傅作勇要求再次召开信审会,在其强硬要求,这两笔早已经放贷的贷款在此时才全部获得信审会通过。

泰港集团与傅作勇之间一直有非常深的渊源,泰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法定代表人刘邦成为傅作勇当初在四川省武胜县委工作时的老同事,而四川泰港集团股东之一、专门负责贷款业务的杨天敏,与傅作勇的关系更近,为傅作勇的妻兄。

2002年,刘邦成因骗贷1.66亿被捕,2003年10月24日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泰港集团面临破产。

此时,因泰港集团的内幕交易,证监会认定泰港重组上市公司长江包装无效,由此,长江包装为泰港提供的4000万贷款担保合同也无法成立,而这两笔疑点重重的高达4000万元的贷款,除了收回少量外,大部分已经成为坏账。

当年就在2002年泰港骗贷案曝光后,这两笔贷款的有关资料在2002年被成都市农信社连夜调走集中保管。

2)案发由头

无论是当年轰动一时的闽发证券案还是其后的泰港集团借贷案,皆是傅作勇在位时违规放贷的典型案件之一二。

“傅作勇大部分违规事件应是发生在安邦入主成都农商行之前。” 上述曾任职成都农商行的管理人士表示。

2011年11月11日,安邦并购成都农商行的事宜,完成增资、验资工作,公司章程亦修订完毕。至此,这桩“蛇吞象”的交易,尘埃落定。

“安邦系”至少持有成都农商行43.63%的股份,远远超过其他股东。在成都农商行的管理层,至少有8位董事来自安邦或由安邦推举,在15人董事会里,超过“半壁江山。”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安邦接手成都农商行后,其风格被彻底改变,这家银行一度成了安邦的第二总部,从上到下唯吴小晖事从,员工每天早上还要唱《安邦之歌》,所有关键岗位重要部门,乃至行政公章财务印章也均由安邦统管,甚至连保安也是从北京派来的。

在成都农商行把控多年的“傅氏天下”权势被外来者强力分割。

2012年3月,安邦接手成都农商行不久,傅作勇便卸任董事长一职,仅任成都农商行党委书记,从而大权旁落,相当于退居二线。

“安邦的接手,使得成都农商行的体制从国有过渡为民营,傅作勇此前在其中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因其‘让贤退位’而与接盘方达成了妥协。”上述管理人士坦言。

6年后,虽然傅作勇已经退休,但安邦帝国突然轰然倒塌,并在2018年中,随着有关资产的处理,成都农商行迎来重归国有的契机。

2018年12月12日,安邦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出售其所持成都农商行股权,35亿股报价168亿,相较于2017年成都农商行4.03元净资产,这一交易价格相当于1.2倍市净率。总部位于四川宜宾的国企五粮液联合的多家四川省属投资公司组成的联合竞标体,成为了这部分股权最大的潜在买家。

然蹊跷的是,2019年1月23日,安邦方面突然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成都农商行35亿股份出让项目。

“虽然对外称是因交易价格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有关国资企业在对成都农商行进行了摸底后,发现了其中一些此前未被暴露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涉及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于是需要将有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清除后,再根据情况重新认定相关估值和后续安排。”上述接近于付长勇的知情人士表示,而傅作勇一案,则或便是由此而引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