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4 10:20·叩叩财讯

导读: 8月13日晚间,在新时代教育电话会上,新时代证券分析师马浩博(音)被其妻子当众举报,称其除了在外面包养小三、嫖娼被抓外,更是乱写“黑”报告,乱拉票等等。据叩叩财讯获悉,这位疑似被举报者,实际上在一个多月才刚刚刚入职新时代证券,在此之前,就曾因研报问题被监管层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还被媒体冠以“黑嘴”称号。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擎@北京
8月13日晚间,一场原本再平常不过的券商电话会议却因为一场人为的突发事件而意外收场,更成为当日晚间业内茶余的谈资。
当晚,新时代证券正在召开一场名为“最新民办教育政策专家解读”的电话交流会议,参与该电话会议的除了新时代证券研究所的数位相关人士外,还邀请到了,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方建峰博士就《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案)(送审稿)》进行解读及分析。据悉参与此电话会议交流的,还有近500名来自国内各个投资机构的负责人士以及新时代证券的数位机构客户。
该会议于当晚7点半左右开始,最开始,这场会议如同其他无数场券商组织的电话交流会一样,并无二致。在新时代证券请来的专家进行发言之后,自然进入了问答交流环节,然而,在会议进行到第80分钟左右,也就是按照预定时间即将结束之时,电话那端一个女声从容不迫地将该次电话会议引向了另一个高潮。
“你好,方教授,我是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我听了您的报告还有问题解答,我很认真的听了。”该女声的发言开头并未让人觉察出有任何不同,在经过剪短的开场白后,突然话锋一转:“接下来我想讲两句我自己想说的话。”
正当与会者等待该女声就有关当晚会议的内容提出问题时,该女声一口气爆出了一连串让当晚与会者错愕不已的消息。
1)入职仅一个半月
“我是新时代证券研究所马浩博(音)的老婆张艳萍(音),马浩博在外面包养小三、嫖娼被抓,带小三睡到我们家里来,他在外面乱写黑报告,乱拉票,乱赚这些脏……”该女声话音还未说完,该电话就被会议端人为掐断。
“大家都对这突如其来的一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非常奇怪该女声为何会选择在当晚的公众电话会议上实名举报有关事件,因为当晚虽然是新时代证券研究所的机构电话会,但是是其传媒研究团队的会议,而这个团队的分析师并没有一个名为马浩博的人,当晚也没有名为马浩博的人参会。”8月13日,一位现场参与该电话会议的机构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
叩叩财讯根据当晚女声提供的有关线索发现,在新时代证券研究所中查询到的确有一名为马浩博的分析师,该分析师为新时代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
公开资料显示,马浩博,毕业于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曾就职于海通证券、东吴证券,一直从事食品饮料行业研究。
“对于当晚发生的事情,新时代证券内部负责人士相当恼火,毕竟该消息在500多人的电话会议上直接暴露出来,并成为当日投资圈内的笑柄,无论真假,都对新时代证券研究部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8月13日晚间,来自于新时代证券的一位内部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疑被卷入被妻子举报的该位名为马浩博的研究员其实刚刚加盟新时代证券不到两个月时间。
据叩叩财讯查询该名名为马浩博的新时代证券研究员撰写的有关报告显示,其在新时代证券名下撰写的第一篇报告为今年6月27日发布的有关古井贡酒(000596.SZ)的研究报告。在该篇名为《安徽省内地产带动的消费升级加速,盈利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报告中,马浩博对古井贡酒最初了强烈推荐的评级。
在此篇研究报告之前,归属在其名下的最后一篇报告则是在4月27日由东吴证券发布的有关顺鑫农业的一篇研究报告。
“马浩博是2015年8月前后加入东吴证券的,其在东吴证券一度担任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一职。”一位接近于马浩博的知情人士透露。
虽然马浩博加入新时代证券仅仅才一个半月,但其在新时代证券名下发布的研究报告却为数不少,据叩叩财讯粗略统计,其在新时代证券发布了至少23篇以上的署名研究报告,其中不仅包括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贡井贡酒等近期热门股票,也包括盐津铺子(002847.SZ)、洽洽食品(002557.SZ)等冷门企业。
“该次事件对新时代证券而言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无妄之灾,毕竟该涉嫌人士才入职一个多月时间,所谓的乱拉票,乱写黑报告等等行为,即使是真实的,也很大概率不是发生在其入职新时代证券期间。”上述在当晚参与该电话程会议的机构人士表示。
2)犯前科曾被监管处罚
虽然目前对于疑似马浩博老婆的举报还未有实锤,但这位疑似被自己老婆举报“黑嘴”的分析师前科累累,甚至遭受过来自监管层的行政监管措施。
2016年当年知名的“打脸新财富评选”事件的主角,便是这位名为马浩博的分析师。
在2016年11月25日,当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揭晓,斯时归属于东吴证券麾下的马浩博与其同事一起获得了当年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第五名。
然后就在该评选刚刚公布的四天后,包括马浩博三位分析师便被江苏证监局约谈,其约谈的原因便是其发布的研报缺乏专业审慎。
该事件在当年一度引发业内热议,更对新财富的评选机制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拉票拜票方式引发反思。
一切的根源则来自于在2016年10月14日,马浩博撰写发布的一篇名为《福成深度报告二:3个100亿支撑市值翻倍》的研究报告,并在报告研究报告称:“福成股份是殡葬行业未来绝对龙头,3个100亿值得关注。”并详细阐述了3个100亿的来源。
但随后面对这样一份大肆鼓吹上市公司未来美好前景的研报却遭到来自上市公司的澄清。
2016年10月25日,福成股份发布澄清公告,对马浩博发布的有关研报内容逐一反驳,几乎被上市公司批判得体无完肤。
马浩博于有关研报中称,福成股份名下宝塔陵园共三期全部建成后有40万个墓穴,保守预估未来将有“140亿”收入,是为第一个“100亿”。福成股份澄清指出,宝塔陵园规划建设墓穴约12.5万个,40万墓穴的说法不准确。并称,经核实研报中所称40万个墓穴的可销售单位数据来源应当是指宝塔陵园周围的荒山荒坡,土地面积大致为3000亩,但目前并不在公司及宝塔陵园名下。
殡葬业的企业发展受制于地区限制,而拓展业务范围需并购各地经营性墓地牌照,并购资金是否充裕成为企业外延式发展的重要支撑。马浩博研报以福成股份并购基金规模有“100亿”为理由,认为外延拓展会更有优势。不过福成股份的澄清让研报的“言之凿凿”成了“空穴来风”,“目前产业并购基金规模只有10亿元”,福成股份表示。
在资金方面,研报称福成股份的大股东手握“100亿重金”,因此该公司资金充足。但福成股份表示:“这仅仅是一种推测与可能,也取决于大股东的投资方向和决策。同时公司声明:公司与大股东福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是分开的,在机构、业务上是独立的,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大股东的财力不能直接被等同是公司的财力。”
不久,由于事态严重,监管层更是直接介入该“假”深度研报事件。
11月23日,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省监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决定对东吴证券研究所马浩博等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同时责令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改正。
在江苏省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公告中认为由马浩博等人撰写的研究报告《福成股份深度报告二:3个100亿支撑市值翻倍》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缺乏专业审慎,东吴证券存在内部管理不完善、从业人员合规意识淡薄等问题。
事后,据福成股份董秘赵永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东吴证券发布了这篇洋洋洒洒的深度研究报道,但包括马浩博在内的东吴证券分析师并没有到过公司进行调研。至少,他本人没有接受或听说过他们有到公司进行过调研。
也就是说马浩博这篇所谓的深度报告是“闭门造车”编造而成。
在2016年,有媒体将2016年以来73家研究所出具的44295份研究报告进行统计整理,在剔除了行业整体景气度对业绩判断的影响外,分行业统计出最不靠谱的券商研究所和研究员排名,马浩博则在食品饮料榜中上榜。
3)“黑”研报之惑
无论此次马浩博其妻有关其“黑研报”等罪名的指控是否属实,但多年来,有关券商研究报告所引发的“黑嘴”讨论一直未有停息。
研究所出具的研报对股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监管部门也要求其需要更加可观与准确,券商在发布研报时,除了注重频次,更重要的还是质量的提升,毕竟研报中的消息需要分析师客观理性的分析。
“很多上市公司希望获得券商分析师的关注给其出具评价积极的研报,以期获得更多机构资金的关注。”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上市公司董秘向叩叩财讯透露,往往许多较大的上市企业都会与几位券商分析师建立长期固定的关系,在需要维持股价的时候,则都会找到这些“御用”分析师帮忙鼓吹。而一些投资机构而言,在其进入某上市公司后,也是希望证券分析师们能向市场传导出该公司积极有利的投资逻辑,以获得更多资金层面的追捧而最终获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近年来有关券商研报所闹出的笑话也层出不穷。
在2016年下半年,乐视网的资金链危机已经岌岌可危之时,当时针对乐视网的数十份研报中,竟没有一份对其进行评级下调的,甚至有位分析师,在2016年下半年时间连续发布了9份乐视网的报告,皆评以“强烈推荐”。
2017年8月那则“方大炭素年赚70亿”的年报,最终也在方大炭素2017年净利润36.2亿的现实下成为市场笑柄。
再比如,如此前民生证券在*ST保千被立案调查后仍然发送多篇强烈推荐的研究报告。
实际上,为了改变”黑“研报层出的现状,监管层也在加码监管力度。
2016年6月和7月,沪深两地交易所分别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了将在四个方面加大上市公司一线监管力度,其中之一便是继续将券商研究报告纳入监管范围。时间进入2017年后,监管层对券商分析师的言论和研报监管更日趋收紧。
“其实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在2016年之前,监管层对券商分析师及研报的处罚只是偶发性,但自2016年下半年起,监管部门则对券商分析师及研报的处罚决定书高频率的出现。”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坦言,国内资本市场的研究体系建立多年,要依靠一朝一夕改变这种体系下的弊端是不可能的,但是已经能看到一些进步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