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产商夫妇享科创板最大渔利:特宝生物改道上市估值十倍暴增


导读:要想发行成功,特宝生物的发行市盈率竟要超过221倍,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厦门科技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并非如其他大部分拟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样为所在行业的资深人士或科研人员,而是一对来自于北京知名的地产商夫妇。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纪沐阳 @北京

科创板的进展速度一直在以远超市场预期的速度推进。

继3月22日首批申报科创板的9家企业正式露面后,3月27日傍晚,又有8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被上交所受理并予以公布。

虽然在五套科创板上市审核规则下,亏损企业也有了IPO的可能,且首批申报的企业中亦有一家企业尚未盈利,但从业绩来看,3月27日公布的这第二批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不弱,不仅未出现亏损的企业外,其中一半的企业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皆破亿。

“在施行注册制的科创板中,审核或并非最为关键的一环,对上市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发行环节的成败。”27日晚间,沪上一家保荐机构投行人士向叩叩财讯坦言,当晚,其保荐的一家拟科创板上市企业申请也成功被上交所接受。

“虽然业绩问题在上市审核中的重要程度已经让位于信披和监管等,但在通过注册后发行时,要让市场认可投行的定价和估值,依然主要要靠业绩去说服投资者买单,如果发行达不到此前申报的审核规则标准,就意味着发行的失败。”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所以在其看来,科创板IPO企业的担忧,从此前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IPO时对发审的不确定性,更多的转移到了在发行市场中的定价认可。

按照此标准,在科创板第二批公布的企业中,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宝生物”)在科创板IPO上市时所面临的挑战将是巨大的。按照其2018年的归母净利润以及其目前申报的上市审核标准,其要想发行成功,其发行价相对的市盈率竟要超过221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特宝生物——这家厦门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并非如其他大部分拟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样为所在行业的资深人士或科研人员,而是一对来自于北京知名的地产商夫妇。

1)221倍的高估值

公开资料显示,特宝生物专业从事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创新型企业。

据特宝生物于3月27日公布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此次特宝生物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650万股,募集资金6.08亿元,投向蛋白质药物生产改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新药研发项目以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研究项目。

同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按科创板上市披露要求,披露的上市审核规则为五套标准中的第四款,既“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3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 亿元”,在招股书申报稿中,其预计市值将达到35.35亿。

而按照特宝生物财务数据显示,其2016年-2018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3.23亿元、4.48亿元,但其盈利能力却差强人意,虽然2016年录得2931.41万元归母净利润,但在2017年却出现剧烈波动大幅下滑,归母净利润仅录得516.86万元,而2018年,其归母净利润也仅有1600.29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若以其2018年的业绩计算,其要发行成功,获得预期中的35.35亿市值,其发行的市盈率将达到221.56倍。

2)地产商控制科创企业的上市之嫌

与科创板企业留给人的“成长型”、“新兴”等固有标签印象不同,特宝生物则是一家实打实的“老”企业。

据工商资料显示,特宝生物最初成立于1996年7月28日,至今已经23年历史,且早在2000年便已经股份改制完毕。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以生物医药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其背后的实控人却是一对没有半点生物医药行业学习与从业经历的京城知名房地产商夫妇。

据特宝生物招股书申报稿显示,截止到此次申请科创板IPO前,其第一大股东为自然人杨英,持有特宝生物38.32%的股份,而杨英的丈夫兰春虽然仅持有特宝生物0.43%的股份,但同时出任特宝生物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夫妻俩共持有特宝生物38.75%的股份。

因另一对在其中持股12.2%的孙黎、蔡智华夫妇与兰春夫妇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孙氏夫妇的儿子与兰春夫妇的女儿为夫妻关系,故特宝生物的实际控制人被认定为杨英、兰春和孙黎等人,几人在特宝生物中共持有50.95%的股份。

虽然杨英找在1997年便通过厦门英发入股特宝生物,并开始担任公司董事,但可以看得出,其最初仅为财务投资,在特宝生物2000年股份改制之初,厦门英发仅持有特宝生物8.28%的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

至2010 年 4 月起,杨英通过增资和股权转让直接及间接合计持有公司 41.33%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兰春自于2000 年入股特宝生物,一开始也仅是担任公司的董事,到2014 年 8 月,兰春开始正式担任公司董事长。

实际上,房地产商,才是杨英与兰春夫妇主业所在,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便是京城知名地产商——龙湾地产集团实控人,兰春则为龙湾地产集团董事长。

据兰春的有关履历显示,其出生于1966 年 4 月出生,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杨英则出生于1963 年 4 月,现担任北京漳州商会会长,北京平和商会名誉会长。

1999年初,兰春夫妇便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并于2001年初正式设立北京英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军房地产。

据龙湾地产官方网站介绍,北京英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龙湾地产(集团)的前身,龙湾地产(集团)成立于2010年10月,以住宅项目开发为主,业务涉及物业管理、酒店开发经营、商业开发运营等高端产业。旗下11个二级公司同步发展,具有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而龙湾地产(集团)土地储备丰富,目前已成功开发北京澜花语岸、北京龙湾公寓、北京龙湾别墅、天津龙湾城、海南雨林谷、平和英才尚层等知名项目。

包括英才房地产和龙湾地产在内,据企查查工商资料显示,在杨英和兰春夫妇名下,由其实际控制的房地产企业至少共有13家之多。

(兰春夫妇名下部分地产公司)

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审核中,无论是IPO还是重组、再融,近年来房地产一向被视为“审慎”行业而几乎无一被放行的先例,而这一趋势随着日前地产政策的不断收紧,愈加严格。

虽然特宝生物的上市资产中并不存在敏感的“房地产资产”,但其实控人地产商的身份却不得不引人特别关注。

“在地产融资收紧的情况下,一些地产商私下利用上市企业的资本手段‘曲线救国‘。”一位地产行业资深市场人士表示,部分上市公司虽然业务已与地产无关,但实控人在企业上市后就旋即将手中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质押,其后便将钱款投向了自己旗下的地产公司,从而变相实现资本融资。

在如今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压力与日俱增之下,作为知名地产商的兰春夫妇也很有可能在特宝生物上市后按此方法效仿而为之。

“如果特宝生物一旦成功上市,则意味着市场对其的发行价估值便将达到200余倍,兰春夫妇手中的股票也将因科创板的概念而获得高估值,如果其将手中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则将‘套现’融得一大笔现金,这笔高溢价的资金很可能便会被投向其控制的房地产企业中去。”上述资深市场人士分析道,如果这样的话,本意是用来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资本,在享受市场高估值后却变相流入了地产行业,这实质上也与目前的地产融资政策相悖。

上述资深人士还透露,目前一个以矿业闻名的A股上市企业,其实控人几乎将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满仓质押,而质押的资金悉数流入了其旗下的房地产企业中,其这一举动,在2018年中,由于股市的大幅波动而几乎爆仓,差点对上市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曾因经营业绩上市差点胎死腹中

自2000年便股份制改制后,特宝生物曾多次谋求上市,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搁置。

其在申请科创板之前,其一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但却因经营业绩问题,差一点在上市辅导期就铩羽而归。

据厦门证监局网站披露,早在2017年,国金证券便开始了对特宝生物创业板上市前的辅导工作。

但在2018年1月30日,国金证券曾中止过对特宝生物的辅导,其原因为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未达预期,经营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彼时,国金证券在中止辅导工作的情况说明中披露了公司经营业绩,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净亏损2361.25万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5.79亿元,负债总额则为1.23亿元。不过,2018年12月12日,由于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逐渐好转,经营业绩呈现上升趋势,国金证券恢复了对特宝生物的辅导工作。

不过即使经营业绩好转,2018年其归母净利润也不过1600万元,远不及创业板的上市隐形门槛。

但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不仅大大加大了特宝生物上市的几率,更呈几何倍数地方大了其上市的市场估值。

2019年3月18日,国金证券提交了关于辅导工作的总结报告,报告显示,特宝生物拟变更申请上市板块改道科创板。

如果假定特宝生物继续申请创业板IPO,即使其顺利通过了发审会审核,按照目前创业板的发行定价机制“红线”——发行价不超过23倍市盈率计算,其发行市值最多仅为3.6亿。

然而,同样的企业,在其他基本面毫无变化的前提下,就因改报科创板,一旦发行成功,其估值便将达到近36亿,二者差距近十倍。而京城知名的地产商兰春夫妇,无疑将成为这巨大政策“红利”最大的受益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