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13:36·叩叩财讯

文:腾霄
编辑:叩叩财讯编辑
资本市场正在迎来更多优秀核工业相关选手的入场。
4月29日,杭州景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景业科技)即将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资料显示,景业科技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业务主要集中于核工业领域,其产品则分为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等——2021年,景业科技来自核工业领域机器人、智能装备的业务合计收入占比高达9成。根据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8.60万元,同比增长366.17%,2022 年 1-3 月,公司营业利润为 292.86 万元,同比增长 145.84%。
在业内看来,核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未来较长时间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而景业科技在该领域长期以来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经验累积,将为其构筑较强的护城河与竞争力。在完成IPO募资扩产并释放产能后,这些因素或将为上市后的景业科技估值预期构成有力支撑。
1)深耕核工业的高速成长
招股书显示,景业科技可为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国防军工、职业教育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但其更多重心则聚焦在核工业领域,并拥有诸多核电领域客户。
资料显示,景业科技的相关产品已被国家核工业重大专项成功采用,主要客户为中核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大型央企的下属企业和科研院所。
报告期内,景业科技核工业系列机器人业务收入和核工业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08%、81.21%和90.04%,
深耕于核工业领域的景业科技,近年来实现了快速的业绩增长。
2019年-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065.58万元、20,639.52万元和34,871.21万元。
景业科技认为,在核工业智能装备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公司经营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景业科技的高速成长,与其多年来在核工业领域积累较多经验和自主开发技术有关。
一方面,景业科技长期坚持自主研发路线,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战略。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各类高要求特殊环境、特别是高放射性环境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制和开发,通过自主研发,获得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取得了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景业科技表示。
另一方面,景业科技2015年首次涉足核工业装备领域,此后长期始终聚焦于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而这为景业科技带来了核工业领域特殊的先发优势。
“核工业领域的容错率非常低的,所以核能、核电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都会选择经验更加丰富、运行更加稳定的企业。”北京一家券商能源分析师表示,“如果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则会具有更加明显的护城河。”
景业科技对客户之间的业务合作也作证了这一逻辑。
“随着公司自身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的逐步交付,相关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交期均能够达到客户预期,由此公司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的合作也逐渐深入。”景业科技表示,“目前,公司的下游客户包括中核集团多家下属单位,且多家单位均对公司的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交付能力表示认可。从客户角度,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也需要像公司这样优质的供应商为其提供优质可靠的智能装备。”
2)千亿潜在市场可拓空间
上市后的景业科技,其所扎根的核工业装备领域,是一条确定性较强、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赛道。
例如,与核产业相关的乏燃料后处理、核燃料循环产业等相关领域对核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乏燃料后处理领域,据中金公司估算,未来五年至八年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的设备投资规模将达1013亿元至1351亿元,而对应的智能装备投资额预计为418亿元至1182亿元;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从核电站快速发展带来对乏燃料闭式循环处理的要求来看,必然带动核燃料循环中各产业环节需求同步大幅度提升。
事实上,2022年一季度业绩的快速成长,已经佐证了景业科技仍然处在业绩成长的“快车道”上。公司核工业领域在手订单的增加、新客户的拓展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的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在完成IPO和项目募投后,产能得到释放的景业科技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这也有助于景业科技进一步向更多领域进发。
“未来三年,公司将以产品与核心技术为依托,不断开拓核工业全产业链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电池、医药大健康、职业教育等业务领域,推进军用智能装备业务。”景业科技表示。
此外,未来还有更多与“核”相关的场景有待景业科技挖掘。例如在核工业领域外,核技术应用市场也是进一步扩展其智能装备的潜在蓝海。
核技术应用在发达国家已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例如美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年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约为4%-5%,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2015年仅为同期GDP的0.4%。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景业科技还正在规划进入核电数字化领域,而伴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公布,核电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核电发电量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为保障核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核电数字化已提上建设日程,未来市场主体将会逐步加大核电数字化的投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