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11:04·叩叩财讯

导读:据叩叩财讯获悉,恒强科技IPO在第一次上会遇阻,主要涉及到两大问题,一则是对于其2014年业绩的争论,另一则是其有关专利权被竞争对手临时起诉。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擎@北京
在2017年12月13日遭遇暂缓表决的9个月后,恒强科技的IPO终于迎来了再一次上会的机会——2018年9月18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150次工作会议将再度审议其IPO申请。
据恒强科技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此次欲登陆创业板,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
对于在此前一次IPO发审时遭遇到暂缓表决,据叩叩财讯获悉主要是源于在发审前夕一份关于恒强科技的实名举报信。
“这份举报信的真正发起者很可能是其竞争企业,举报信中列举了恒强科技数起罪状,包括股份代持、虚增利润、信披嫌疑等等。”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面对如此严重的举报,最终发审委却在其首次上会是并未对其否决,而是暂缓表决,就说明该举报中大部分内容并未被采信,但还是存在需要公司方面举证释疑之处。
在事隔9月后,恒强科技选择再度上会,能否获得发审委认可呢?
据叩叩财讯获悉,恒强科技IPO在第一次上会遇阻,主要涉及到两大问题,一则是对于其2014年业绩的争论,另一则是其有关专利权被竞争对手临时起诉。
1)时间换空间化解利益输送嫌疑?
按照IPO审核规定,审核财务数据则是以“三年一期”为准,三年是指最近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一期是本年度最近一个财务报告期间。
在2017年年底上会时,恒强科技则是以2014年-2016年三年的财务数据加上2017年前半年财务数据为审核指标。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14 年度、2015年度、2016 年度和 2017 年 1-6 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249.85 万元、978.92 万元、3965.84 万元和6947.32 万元。
虽然在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但201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为-3249.85万元,并不满足申报主板或中小板扣非后连续三年盈利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 恒强科技2014年转亏为盈,主要是因为恒强科技在2014年4月22日以1.15亿元将其持有宏豪科技10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潘来吉,且将处置价款与恒强科技享有的宏豪科技处置时点净资产份额的差额3176.63万元作为投资收益反映。
这一笔收入,使得其2014年利润扭亏为盈为863.14万元。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盈利的要求并非为扣非后的利润,恒强科技从而符合申报要求。
但正是2014年这笔溢价转让,成为了举报信中的重要一笔。
举报信中称,宏豪科技就是一家代工厂,其价值根本就不值1.15亿元,之所以溢价3000万转让,就是为了使恒强科技满足三年盈利的条件,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发审委当时认为该事的确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但其2015年至2017年前半年,业绩增长趋势也的确不错,于是便并未就此对其否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在推迟了9个月后,时间已经进入2018年,公司中报数据也早已补充完备。
按照“三年一期”的审核规定,此次上会受审时,恒强科技所采用的财务数据则是2015年-2017年的三个完整会计年以及2018年中报的“一期”,既完美地避过了2014年中遭遇到利益输送质疑的财报数据。
2)遭遇竞争对手诉讼
在2017年年底,被暂缓表决的另一个因,则是来自于一其专利权的临时诉讼。
据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在恒强科技上会前两日,既2017年12月11日,浙江鼎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杭州市中继人民法院起诉恒强科技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且获得受理该。
这一诉讼的横空出世,让一向对于诉讼何专利权归属抱谨慎态度的发审委更认为恒强科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过去几年中,因诉讼和专利权归属纷争影响到IPO的案子不胜枚举。尤其是在临上会的时间节点上遭遇到诉讼,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向监管层解释清楚该诉讼的具体影响,从而介于审慎原则,监管层基本都会叫停IPO。
早有在2003年4月24日时,恒生电子刚刚发布招股公告,2003年4月25日北京恒升远东电子集团公司就突起发难,一纸诉状将杭州恒生告上法庭。几经周折,最终靠大股东保证承担赔偿责任,杭州恒生才避免在上市问题上折戟沉沙。
近有2017年4月,已经获得发行批文的永安行IPO还因被“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专利持有人顾泰来举报和诉讼,而暂缓IPO。
“显然,在IPO上会前两天的敏感点进行诉讼,很大可能性该诉讼的真正目的就是直指其IPO而去的。”北京一家从业十余年的投行人士表示,而面对这种突发起诉,上市公司往往会采取息事宁人,私下和解赔偿后,再度重启IPO。
举报恒强科技的企业鼎炬科技为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与恒强科技为同行业竞争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鼎炬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智能高端装备、智能工厂设计及服务、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工业软件、嵌入式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但显然,与恒强科技业绩节节攀升不同,同样以上市为目标的鼎炬科技却在近几年中业绩尴尬异常。
据鼎炬科技近期财务数据显示,其2017年营业收入为1374万,净利润仅为76.57万,而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则为亏损75万元。
“恒强科技此次二次上会,对于该诉讼应该已经达成协议。”上述投行人士认为。
不过,此次二次上会受审的恒强科技,以时间换空间后,已经从表面上解决了以利益输送的方式涉嫌IPO财务造假的可能,诉讼的问题也很大可能得以化解,那么其最终能否获得发审委的认可,答案还有待揭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