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3-09-05 02:13·叩叩财讯

导读:被抽中现场检查后的大成精密IPO已经在“免检期”时限中“一查便撤”,按规定应是已经成功避免了相关监管措施的实施。但随着日前一系列多份监管函的面市,外界才意外地惊觉,彼时试图通过撤单逃避检查的大成精密,最终竟依然遭到了监管层的精准“狙击”。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方知跃@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十个月前的2022年11月15日晚间,当深交所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了终止对深圳市大成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成精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时,外界应并不感到意外。
“这又是一桩被监管层抽中现场检查后‘一查便撤’的典型IPO项目。”彼时,来自于沪上一家中大型券商的投行部门负责人士轻描淡写地告诉叩叩财讯(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申报仅月余,大成精密IPO终止背后:招商证券多事之秋未了 保荐项目尽陷“一查即撤”怪圈》)。
的确,在当初大成精密主动撤回IPO申请的几天之前,2022年10月28日,根据《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证监会公告[2021]4号,以下简称《检查规定》)要求,中国证券业协会于当日组织完成了又一批次的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抽签工作,三家在2022年7月10日后至2022年10月26日前受理的拟IPO申报企业不幸中签将迎接现场检查,大成精密便是其中之一。
十个月后的2023年9月4日晚间,随着深交所一系列多份监管函的发布,大成精密,这家在撤回IPO申请后几乎被外界淡忘的企业,又再因相关“意外”事件而重回大众视野。
这一系列来自深交所的自律监管措施的决定皆是与大成精密相关。
也正是随着这一系列多份监管函的面市,外界才意外地惊觉,当年被抽中现场检查后试图利用“免检期”而“一查便撤”的大成精密,最终竟罕见地依然并未逃过监管层的现场检查。
随着现场检查出的种种违规问题的曝光,深交所对包括大成精密、招商证券及其此次IPO保荐代表人和相关会计事务所在内的一干人等皆悉数给出了严惩。
“这让我们也颇觉意外”,2023年9月4日,但一系列有关大成精密IPO的现场检查结果落地,上述来自于沪上一家大中型券商的投行部门负责人也惊讶地表示,“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按照相关规定,大成精密按理说是已经逃过了现场检查的大关。
据《检查规定》第八条明确规定,“检查对象确定后,审核或注册部门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检查对象和中介机构,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
据叩叩财经获悉,在2022年10月28日被抽中现场检查后,同年11月11日,也就是抽签后的第十个工作日,大成精密便向深交所提交了《深圳市大成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并获得了深交所的同意。
按照《检查规定》,“原则上”将不再对大成精密IPO继续启动现场检查。
但从深交所最新发布的一系列监管函显示,在大成精密IPO撤回申请后,监管层不仅继续启动了对其的现场检查,而且经过检查,大成精密IPO多起违规事项被揭,带病闯关上市也得以被查实。
“十个工作日内撤回申请的企业不实施现场检查,是监管层为了充分利用监管资源、提升检查效率和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许多拟IPO企业利用十日‘免检期’的空档,在抽中现场检查后‘一查便撤’。虽然,监管层也一再强调无论对于拟IPO企业,还是中介保荐机构而言,需‘申报即担责’,但过去几年中,还是罕有在‘免检期’内撤回申请的企业被继续实施现场检查的案例。”2023年9月4日,一位接近于深交所的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讯,《检查规定》中的“免检期”,仅是属于“原则上”的情形,根据证监会的规定,如果发现撤回企业存在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明确线索情形的,仍将实施现场检查,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上述知情人士也向叩叩财讯证实,对大成精密的IPO启动现场检查,的确是在大成精密撤回上市申请之后继续实施进行的。
“对大成精密IPO在撤回申请后依然决定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应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其存在明确的违规线索,另一方面是与其此次IPO的保荐券商招商证券所保荐的项目在此前的现场检查中‘一查便撤’的‘逃单’次数过频有关。”上述接近深交所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也进一步夯实了“申报即担责”的监管精神,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在2023年之前,IPO现场检查中,被抽中的企业利用十个工作日的‘免检期’空档撤回申请逃避监管层一度蔚然成风而引发热议,但2023年之后,随着监管手段和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一查便撤’现场在IPO审核中已经大有改善。”
“‘免检期’内撤回IPO申请依然被查被罚,‘申报即担责’被又一次严格践行,大成精密IPO的经历也为后来者做出了血淋淋的警示与教训。”上述投行部门负责人士感叹道。
1)大成精密IPO现场检查遭揭“两宗罪”
大成精密此次IPO是在2022年9月30日正式向深交所递交申请并获得受理的。
公开信息显示,创立于2011年的大成精密,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生产及测量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面向锂电池制造厂商提供锂电池极片测量、真空干燥、X-Ray成像检测等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
在向深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之前,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大成精密便在招商证券护航之下完成了IPO前的辅导工作。
斯时的大成精密应该没有想到,自己的IPO之路会如此短暂地便终结。
从递交IPO申请到2022年11月11日决定撤回上市申请,大成精密IPO总共仅经历了42天的时间便夭折——这也使得大成精密的此次IPO计划成为“最短命”的创业板上市项目之一。
从其IPO“一查便撤”逃跑计划失败后被继续推动现场检查的结果来看,大成精密此次上市计划的“短命”并不冤枉。
据2023年9月4日晚间深交所公布的一系列相关监管函显示,经证监会对大成精密进行现场检查,经查明,大成精密至少在两大问题上存在着信息披露的违规。
首先,监管层认为,大成精密未充分披露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及整改情况,存在跨期确认营业收入的情形。
据大成精密向深交所递交的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为设备产品销售收入,收入确认政策为“设备经客户完成验收后确认收入”。
但证监会现场检查发现,事实上,2021 年 7 月前,大成精密并未制定设备销售验收单相关制度,皆以“开票确认收入”方式进行财务核算。直到2021年7月,大成精密才制定了《设备验收单操作规范》,并就此开始完善收入确认单据,向客户补充发送统一制式的验收单,验收日期由大成精密自行填写,客户核对设备已安装使用即予确认。
但在大成精密正式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其并未披露上述与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及整改情况。
同时,在此次IPO报告期内,大成精密存在以下跨期确认营业收入的情形,销售收入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一是针对验收周期在12个月以上的合同以及对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情况,现场检查组通过实地走访部分重要客户、获取客户验收外部单据,与大成精密公司收入确认相关凭证进行逐一比对,发现大成精密报告期内部分验收单据记载的验收时间与外部验收单据时间不符。
二是部分销售订单设备验收时间与质保款支付时间的间隔短于销售合同约定的质保期间。
三是部分销售订单验收款回款时间早于设备验收时间。
经剔除重合样本,证监会查明,大成精密2019 年多计营业收入 2071.18 万元,占当年营业收 入的 16.58%;2020 年多计营业收入 1680.51 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7.05%;2021 年少计营业收入1048.28 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 2.71%;2022 年 1-3 月多计营业收入 113.98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1.06%。
部分会计科目核算不规范、列报不准确,则是证监会在对大成精密IPO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第二大类问题。
经查,大成精密部分成本费用类、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不规范,列报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研发部门中从事售后、 增值作业业务人员的工资费用直接划分至销售费用或营业 成本,未按照研发部门从事售后或增值作业的工时统计分摊。
二是在建工程核算不规范,2022 年一季度存在依据付款发票而非工程进度确认在建工程的情况,会计凭证未附工程进度、 监理报告等文件,涉及金额 797.35 万元。
三是报告期内存在将自制半成品结转至原材料及库存商品的情形,存货结转项目及列报类型不准确。
在大成精密IPO现场检查被揭“两宗罪”后,包括大成精密、其IPO保荐机构和审计机构以及保荐代表人在内,一干机构和个人皆遭惩处。
“你公司作为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未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及整改情况,存在跨期确认营业收入的情形,部分成本费用 类、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不规范,列报不准确”,在深交所最新公布的《关于对深圳市大成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函》(下称“《大成精密监管函》”)中指出,大成精密有关行为违反了《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以下简称《审核规则》)第十五条的规定,决定对其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同时,在《大成精密监管函》中,深交所对其违规的界定时也重点强调称“你公司被随机抽取确定为现场检查对象后即撤回申请,反映出你公司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不够扎实”。
作为大成精密此次IPO的保荐方,招商证券及其委派的两名保荐代表人,也因未对大成精密“收入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及整改情况、收入确认依据进行充分核查”、对“部分会计科目核算规范性、列报准确性执行的核查程序不到位”,被同样采取了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同样被深交所采取了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的还有此次大成精密IPO的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签字会计师——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李萍、闫靖二人。
2)两年半12名保荐代表人遭罚,招商证券怎么了?
因保荐的IPO项目遭现场检查后被罚,这已不是招商证券近年来的首例。
正如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所言,此次大成精密IPO在“免检期”内已撤回申请后却依然遭到证监会的现场检查,除了大成精密IPO自身或存明确的违规线索外,其保荐机构招商证券在此前的IPO现场检查中的高频度“逃单”,亦有关联。
在大成精密IPO被抽中现场检查之前,自2020年,被中国证券业协会按规定抽签抽中现场检查的项目中,但凡由招商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的,“一查便撤”的“逃单”之举基本上是其不二之选。
据叩叩财讯统计,包括在2022年10月28日举行的信披质量抽查抽签批次中被抽中的大成精密在内,此前两年多时间里,招商证券共有5单由其担任报价机构的IPO项目被抽中现场检查,另外四单分别为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鹏环保”)、上海卡恩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5家企业,除泰鹏环保外,其与4家皆在被抽中现场检查后的十个工作日的“免检期”内匆匆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唯一坚持接受现场检查的泰鹏环保IPO,最终也因查出了诸多问题而不得不终止了IPO的推进。
彼时,据叩叩财讯多方证实,证监会责成深圳证监局对泰鹏环保启动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泰鹏环保存在财务内控、研发费用实质性程序、函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等等存在诸多纰漏。
证监会也对泰鹏环保IPO的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均下达了监管谈话措施等处罚,其中便包括负责招商证券负责该项目的两位保荐人代表王志鹏和葛麒。
在招商证券因大成精密IPO受处之后,短短两年半时间里,招商证券已有12名保荐代表人因有关项目保荐过程中的不尽责而遭到了证监会行政监管措施、行业自律组织纪律处分或自律管理措施,这12名遭到惩处的保荐代表人分别来自于6个投行项目,其中5起为IPO。
此次为大成精密IPO签字保荐的保荐代表人为来自招商证券的陆遥、刘兴德二人。
据接近于招商证券的有关人士透露,无论是陆遥,还是刘兴德,皆是招商证券一手培养出来的,尤其是后者,是一位从业十余年的资深保荐代表人,曾成功保荐或参与过多家IPO和再融资项目。
陆遥虽是在2020年底才刚刚注册成为保荐代表人,迄今不到三年时间,但作为保荐代表人已经有成功护送振邦智能IPO挂牌上市的先例。
招商证券及相关保荐代表人在大成精密IPO一案中的处罚落地,让好不容易才从此前日渐颓势的氛围中稍有起色的招商证券投行业务,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云。
早前几年,招商证券在投行业务上也可谓是可圈可点。
但自2021年下半年,人事的动荡也开始困扰着招商证券,尤其是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离巢”,让这家老牌券商始显“日薄西山”之势。
到了2022年,随着在IPO项目上的屡次失手和来自监管层的处罚不断,更甚至卷入了某些敏感事件,招商证券相关业务在2022年后便就一度陷入了多时之秋。
2023年一季度中,在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里,招商证券撤回的IPO项目便一度多达6单,这一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招商证券2022年的全年IPO撤单数,并由此引发市场热议(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重磅|主板注册制首场IPO审议会议3月13日全面开审!十家存量过会项目九家重走发审路,招商证券投行执业质量再遭拷问》)。
不过,幸运的是,2023年二季度以来,招商证券渐渐开始稳住了阵脚,相关投行业务也算渐入佳境。
据叩叩财讯统计,虽然今年前八个月,以沪深两市为口径,招商证券仅成功保荐了3家IPO企业挂牌上市,在A股所有券商中排名第18位,较2022年全年排名下滑三位,但目前招商证券IPO存量项目还算充沛,截至2023年9月1日,招商证券还有9家保荐拟IPO企业已经通过了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正待提起注册,另还有15家由其担任保荐工作的拟上市企业已处于已问询或受理状态。
(完)